名人读书故事
名人读书故事1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。匡衡从小喜欢学习,刻苦勤奋,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,无法在夜间学习。一天夜里,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《诗经》时,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。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,匡衡灵机一动,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。
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,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,酷似一个个怪物,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。小匡衡灵机一动: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,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,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,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?
匡衡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,找来一把凿子,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。顷刻间,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。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《诗经》,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,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。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,都感到特别欣慰,同时又倍感酸楚。
从此以后,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,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,孜孜不倦地读书,经过不懈地努力,终于成为一代学者。
【感悟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,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。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。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,要有吃苦的精神,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。
名人读书故事2闻一多读书成瘾,一看就“醉”,就在他结婚那天,洞房里张灯结彩,热闹非凡。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,直到迎亲花轿快到家时,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。急得大家东寻西找,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。他仍穿着旧袍,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。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,一看就要“醉”。
名人读书故事3俗话说:“时间是挤出来的。”可有些同学没写作业,借口就是:“事情太多了,没时间写。”
可看看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,他天天处理党和国家大事,工作一直很忙,尽管是这样,他还是挤出许多时间来阅读大量的书籍。就在1949年毛主席出国办事时,他还随身携带着一部解放前出版的《鲁迅全集》。就连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点时光,他还是在不停地翻阅着最喜爱的书。
“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。”消耗时间就等于消耗生命。在这一学期里,我渐渐学会了偷懒,每天晚上总是沉迷于电视,能不写的作业就尽量不写,有时候即使是应该完成的任务,我也没有完成。就在这一段时间里,我令老师和家长都很寒心,也令同学们很失望。
读过《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》,我被他深深地触动了。从今往后,我要学习毛主席,像他那样手不释卷,我还要按时完成各门功课的任务、作业,再次取得老师对我的信任、家长对我的放心、同学对我的支持,做一个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。
名人读书故事4在汉朝有一个叫孙敬的人,从小勤奋好学,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,为了避免发困,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,一头拴在房梁上。战国时,有个名叫苏秦的人,想干一番大事业,便刻苦读书。每当深夜读书的时候,他总爱打盹。于是,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,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,以提精神。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,人们用“悬梁刺股”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。
名人读书故事5刚读完《名人传》,心中一阵感慨。《名人传》讲述了三位名人,不但是三位旷世之才,而且还是三位艺术大师。“天才”一词用在三位名人身上我觉得还有点不足。
贝多芬是绝对的天才,但因为儿时父亲过度重视,差点让一代音乐巨匠死在他非常不快乐的童年时代。当初,他父亲把贝多芬炫耀得如同一个神童。四岁时,父亲就把他一连几个小时地钉在羽管键琴前,更有时把他与一把小提琴关在房间里,使他心里受到极大的压迫。这些磨难也差点是贝多芬放弃音乐,放弃他爱一生的音乐。他的坚韧,他的执着成就他的成就。但是俗话说:祸兮福之所依。他的耳朵就在他成就最巅峰时期聋了。这个打击对一个音乐家十分巨大的,但是贝多芬坚强的意志再次体现了出来。老子曾曰过:福兮祸之所倚。贝多芬克服了困难,成为了一代音乐巨匠。
米开朗琪罗是一位雕塑家,又是一位画家,他的成就自然不在贝多芬之下,如《大卫》《爱神》都是被人所熟悉的顶尖级作品。我没见过,但想想也知道一定很高级,雕的像真的一样。
对于托尔斯泰我根本没有什么权利去评价他,因为他在文化方面的造诣实在是太巨大了。《童年时代》与《少年时代》是他的作品之一。可这仅仅是浩瀚星空中的一点星光。他的许多作品我都看过,每次我都会有新的感觉,或许这就是他文章的魅力所在吧!
名人读书故事6北宋文豪欧阳修的“计字日诵”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。他曾经精选了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诗经》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,865个字,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,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。每天背诵150字,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。
他说:“虽书卷帙浩繁,第能加日积之功,何患不至?”的确,这样日积月累,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。这种每日定量计字,细水长流,集腋成裘,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。
名人读书故事7宋朝诗人梅尧臣,字圣俞,安徽宛陵(今宣城)人。他的家乡梅溪村,是个山青水秀、风光绮丽的好地方。每逢梅花盛开的时候,梅山上红白相间,花香醉人。梅退残妆之际,清澈的梅溪水漂满了梅花瓣,别有一番风情…… 梅山脚下梅溪旁,有一块长方形的青石板。梅圣俞小时候,常和伙伴们以此为桌,读书写字。年长日久,这石板竟磨得精光溜滑。村里人都敬重地称它为“读书石”。
梅圣俞十三岁那年,宛陵一个姓方的举人死了老子。他和风水先生选择坟地,路过梅溪村,一眼看上了这块平洁光滑的读书石,硬要家丁抬回去给老子做墓碑。村里人哪里舍得!纷纷上前劝阻。有几个小孩干脆趴在青石上喊叫起来:“这是我们的读书石!”
“什么读书石!”方举人火了,边喊边动起了拳脚。眨眼工夫,好几个孩子被打倒在地。梅溪旁哭声、喊声响成一片。
此时,梅圣俞正在家中吟诗诵赋,听到外面的嘈杂声,急忙跑了出来,只见两个家丁在方举人的指挥下,正要动手抬走“读书石”。梅圣俞怒火中烧,“噔”地一步窜上前,两手扠腰,大声喝道:“圣俞读书石,谁敢动手!”
方举人一听,如雷贯耳,“扑通”一声跪倒在地,对着青石板连连叩头:“小人该死!小人该死!望万岁恕罪。”接着,头也不敢抬地夹着尾巴跑了。
原来,方举人把“圣俞”当成了皇帝的文告——“圣谕”。他狗胆再大,也不敢在皇帝老子头上动土哇!
事后,村里人都夸梅圣俞勇敢、机智,并改称这块青石板为“圣俞读书石”。
名人读书故事8车胤,年幼时好学不倦,勤奋刻苦。他白天帮大人干活,夜晚便捧书苦读。但就是由于家境贫寒,常常没钱买油灯,书也读不成了。他为此十分苦恼。一个夏夜的晚上,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资料,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。他忽然心中一动,要就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 ……此处隐藏957个字……,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。”
又一次,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着名者请教,并约好见面日期,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。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,母亲惊讶地说:“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?再说,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。你这一件旧棉袄,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!”宋濂说:“娘,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,这就失约了;失约,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埃风雪再大,我都得上路。”
西汉时候,有个农民的孩子,叫匡衡。他小时候很想读书,可是因为家里穷,没钱上学。后来,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,才有了看书的能力。
匡衡买不起书,只好借书来读。那个时候,书是非常贵重的,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。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,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,不要工钱,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。
过了几年,匡衡长大了,成了家里的'主要劳动力。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,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,才有工夫看一点书,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。匡衡很着急,心里想:白天种庄稼,没有时间看书,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。可是匡衡家里很穷,买不起点灯的油,怎么办呢?
有一天晚上,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。背着背着,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。他嚯地站起来,走到墙壁边一看,啊!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。于是,匡衡想了一个办法:他拿了一把小刀,把墙缝挖大了一些。这样,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,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,读起书来。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。
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,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。
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。少年时,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,第一学期成绩优异,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。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,然后买了几本书,又买了一串红辣椒。每当晚上寒冷时,夜读难耐,他便摘下一颗辣椒,放在嘴里嚼着,直辣得额头冒汗。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。由于苦读书,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的文学家。
名人读书故事12《中外名人故事》这本书中写了很多名人的童年故事,有的热爱祖国,有的团结友爱,有的勤奋好学,有的聪明机智。
爱迪生小时候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,有一次他妈妈有病,请医生到家里治病,但是家里太暗,蜡烛也不够,医生无法给妈妈治病,大人们都想不出办法。爱迪生突然想起了一个主意,他把家里的镜子拿出来对着那几只蜡烛的烛光,屋子里立刻亮起来了,医生也可以为妈妈治病了。这件事情告诉我,遇到事情要多动脑子。
名人读书故事13匡衡勤奋好学,但是家中没有蜡烛照明。邻家有灯烛,但是光亮照不到他家,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,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。同乡有一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,是一个有钱的人,家中有很多书。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,又不要报酬。主人感到很奇怪,问他为什么这样,他说:“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,通读一遍。”主人听了,深为感叹,就把书借给他读。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。
名人读书故事14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,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。梁灏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(938年)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,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。虽然屡试不中,但梁灏毫不在意,总是自我解嘲地说:“考一次,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。”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(985年),梁灏才考中进士,被钦点为状元。梁灏一共考了四十七年,参加会试四十场,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。在大殿上,太宗问他的年岁,他自称:“皓首穷经,少伏生八岁;青云得路,多太公二年。”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。短短两句话,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!
【感悟】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,因为梁灏生逢五代乱世,人生坎坷在所难免。但梁灏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。在求学路上,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,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,那么,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,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。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。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:学习不在于年龄,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、不断完善的过程,只要正确对待,持之以恒,就能达到你的目标,实现自己的理想。
名人读书故事15益川敏英在上大学的时候,遇上一件令他十分头痛的事情——他的英语成绩全年级最差。
英语老师也不止一次敲着桌子对益川敏英说:“你这么聪明的一个人,怎么会学不好英语?如果你的英语一直这样的话,你怎么有可能到外国去留学,又怎么可能读得懂英文版的课程?”
益川敏英做梦都想到英国的剑桥大学去留学,想成为像诺贝尔那样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。
但“英语”成为了自己的拦路虎,怎么办?益川敏英真的有点发愁了。
益川敏英决定突击英语,可是不管自己如何努力,还是提不起一点学习英语的热情。有时候益川敏英硬逼着自己大声朗诵英语,并且用英语和身边的同学对话,可是同学听了却是一脸茫然,反问他:“你说的什么英语?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?”
益川敏英越逼自己学越生气,他看着手里这些在眼前活蹦乱跳的英文字母,真想一把火烧了自己所有的英语书。
英语不好,是不是真的就如许多教授说的那样,一生都不会有多大的成就?益川敏英跑去问自己最信任的物理教授。
教授想了好一会儿,说:“很大的可能。因为你英语不好,就无法到外面去和别人进行学术交流;你英语不好,有许多新知识你就无法一下子领会到;你英语不好……”物理教授的话还没有说完,益川敏英伤心地往外跑。
看来自己这辈子成不了有成就的物理学家,更不可能像诺贝尔那样享誉世界,益川敏英越想越觉得自己前途暗淡,越这么想越觉得需要喝酒解愁。益川敏英走进一家酒馆,对着酒店老板大喊:“上酒。”不一会儿,一只猴子拿着一瓶酒和一个杯子飞快地跑到益川敏英面前摆好,然后又飞快地去拿盘子和碟子。
益川敏英十分惊诧,他所有的关注点都在这只穿着格子衬衣的猴子侍应生身上,它在酒店中麻利地穿梭,手脚并用。益川敏英忽然想知道老板是怎么把猴子训练成功的。
酒店的老板对益川敏英说:“人也好,动物也好,它总有一项功能是胜过于别人的,只要你寻找到了,并不断地挖掘它,训练它,持之以恒,那么不要说猴子会当侍应生,现在欧洲的猪不是也能排雷了吗?”
听完酒店老板的话,益川敏英忽然间觉得英语学得好坏对自己不是那么重要了,重要的是自己一直把物理学学好。
益川敏英大学毕业之后,留在了名古屋大学进行自己的物理学研究,后来到了京都产业大学,并且期间认识了自己的合作者小林诚。他和小林诚一起进行自发对称性破缺的实验。益川敏英在一次洗澡的时候突然想到“六元模型”,凭着“六元模型”实验的成功,益川敏英和小林诚一起获得了20xx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20xx年12月举办的诺贝尔奖颁奖晚会,是益川敏英的第一次国外旅行,因为在这之前,所有的外国学术会议,益川敏英都会以自己英语不好无法进行英语演讲而拒绝。现在看来,英语不好对于益川敏英来说又有什么关系,只要他找到了自己胜过别人的地方而加以持之以恒的努力,最后就一定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。
益川敏英,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。京都大学名誉教授,京都产业大学物理学部教授,专业是量子论。